赵云鹏,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课题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10余项,并以PI或骨干成员身份参加了国家基金重点项目、国际合作项目等研究。发表国际主流期刊论文近40篇,主编或参编专著7本,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、省部级成果奖5项。现兼任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编委、中国银杏研究会理事、浙江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大学植物网联盟负责人。

赵云鹏
疫情期间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

疫情之下师生无法按时返校,教学模式由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,对教师而言,心理需要很大的转变和适应,课程内容也需要重新规划和快速调整。从学校的角度,如何落实不停教不停学、实现保质保量的在线教学,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浙大可能是全国最早一批迅速展开校内防疫抗疫工作部署、规划线上教学与管理的高校之一。应对疫情,学校以“网上浙大”为战斗堡垒,携手智园等多家合作伙伴,共同发起教学保障“百团大战”,基于“学在浙大”+“浙大钉”快速为师生提供在线教学解决方案。通过平台建设、技术支撑、专题培训、运营服务等多重手段,保障全校7万多名师生、3000多门课程顺利开展。

远程教学前的重要准备

正式开始远程授课前,教师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前面的课程设计:一方面是熟悉在线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流程,一方面是课程内容设计本身。针对“学在浙大”平台(以智园畅课平台为核心)的使用,浙大集中组织安排了多场大型教师在线培训和答疑,配套提供教学视频及使用手册帮助师生快速上手。此外,重点教学内容、知识点体系、教学手段等都要提前设计,然后在课堂中以有效的方式和恰当的节奏呈现,才能保证我们教学目标的实现。像我负责的《进化生物学》这门课,多位老师参与共同教学。为了保证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,我在与其他老师充分交流沟通的同时,也会明确教学分工和注意事项,确保教学内容和执行过程的流畅衔接。

如何开展一堂生动高效的在线课堂

我按照日常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结合“学在浙大”平台来具体展开一堂课程。课前,我会把课程介绍、大纲、课件等资料提前上传至平台,同时也会预先设置课程作业、讨论及互动话题,通知学生自主预习。课中,通过灵活运用点名、互动、讨论及随堂测试,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,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。课后,通过布置线上作业,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,并适时提供针对性的辅助指导。目前而言,“学在浙大”平台从课前、课中、课后整个贯穿我教学的全过程,能够充分满足我的教学需求。

保障在线课堂教学质量的宝贵经验

保证远程教学质量,设计课程时也需要考虑学生的角度。从学习者的角度,大致有四种情况,即:对课程主题感兴趣的学生、关注教师人格魅力的学生、对教学工具和手段充满新奇感的学生、热爱学习本身的学生。每类学习者都有不同的特质,需要从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出发,有的放矢地实施有差别的个性化教学,通过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,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扬长避短,获得最佳发展。为了更好地收集学生的反馈,我也利用“学在浙大”平台的讨论区、教学反馈、调查问卷等评价功能,邀请学生对教学的内容、手段、方式、课时分配、教学风格、考核等进行反馈。通过反馈发现,同学们对我的课程设计及“学在浙大”平台都非常认可,这也印证了我之前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想法。

对“学在浙大”的建议与展望

工具和使用者应该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:一个好的工具,不仅要能够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,还要能够激发使用者的创造性。“学在浙大”功能完备、 操作便捷、可以帮助高校老师很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、逻辑与手段。与此同时,它也覆盖了整个教、学、评、管全过程,可以很好地帮助到学校的管理者。这么好的平台,真得应该让更多人使用起来!所有的参与者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和赋能,我觉得这将是“学在浙大”最大的价值。也希望智园朝着这个方向持续迈进,加油!